北京時間2021年7月5日7時28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風云三號E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此次任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377次飛行。

風云三號E衛星是我國第二代極軌氣象衛星,也是世界首顆運行在晨昏軌道的民用氣象衛星,它將填補早晨與傍晚氣象衛星觀測資料的空白,顯著提升天氣預報精度。
由于地球受到太陽照射,有一半處于白天,一半處于夜晚,而這中間的分界線被稱為晨昏線。風云三號E衛星就是飛行在這條晨昏線上空。比如它飛過我國國境的時間大約是在早上5點半左右以及傍晚17點半左右,這樣就可以對黎明及傍晚時分的天氣狀況進行觀測。

航天科技集團八院風云三號E星副總指揮 繆鵬飛:受太陽東升西落的影響,早晨和黃昏往往是一天中天氣變化較為劇烈的時段。風云三號05E星的作用是把這兩個“臨界點”的大氣現象記錄下來,提供更加豐富準確的觀測數據,供氣象學者破解更多的氣象密碼。
此前,我國第二代極軌衛星風云三號已經形成了上下午星雙星組網的觀測能力,也就是能夠在上午10點左右和下午2點左右進行氣象觀測。因此,風云三號E衛星彌補了早晨與傍晚氣象觀測的空白,將與其他風云三號衛星組網運行,使我國天氣預報精度得到有效提高。
航天科技集團八院風云三號E星副總指揮 繆鵬飛:衛星觀測數據更新時效將由6小時提高到4小時,預報精度將提高3%左右,預報時效將延長24小時左右,氣象災害監測時效將提高近1倍。